https://stracd.org
https://stracd.org/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大家好,我是街頭菸酒森a.k.a吳顥中,在這祝你新年快樂,你全家都快樂!佳節時分,祝你各位運勢滿分!

 

本回先暫時不接續舊時街頭藝人類別的介紹,我們在新年時節來講點特別的吧!

 

往往在這樣美好的春節連假,事實上皆是街頭藝人們的連續工作日。人家都Working Holiday,但我們總是Work in Holiday。聽起來有點辛苦,不過在這樣的佳節時分,各大景點人潮都是絡繹不絕,各類演出邀約也是滿天飛,這正是我們為自己賺取年節獎金的最好機會。連續工作雖然累,但一直被觀眾以新台幣教訓的感受,真真是甘之如飴。

但你知道嗎?這樣的文化,其實早從千年前就開始了。

以我的經驗來說,街頭藝人(至少台灣啦)必定會選擇具一定數量人潮流動的寬闊空間進行表演。如觀光區、商圈或者其它人群畢至之處。否則沒有人潮便直接等於沒有觀眾,在這樣的場所表演可是既費時又費力,也無法為自己創造收入。那麼古人呢?《夢粱錄‧百戲伎藝》云:「又有村落百戲之人,拖兒帶女,就街坊橋巷,呈百戲使藝,求覓鋪席宅舍錢酒之貲。」文中「就街坊橋巷,呈百戲使藝」一句。基本上就是自發性的到眾多人群流動的所在進行演出——觀眾在哪裡,街頭藝人就會出現在哪裡。

 

如《點石齋畫報‧擲錢傷耳》便云:「晴日麗空,芳草碧色,人競為嬉春之遊。而江湖賣拳把戲者流,亦到處布圈,以博蠅頭微利。」又見《清稗類鈔‧園林類‧東園西園》:「上海城中邑廟有東西二園……園中商店林立,多江湖賣技者,午後游人如織,已成一大市矣。」你看,「園中商店林立」、「午後游人如織」或是「人競為嬉春之遊」,因此「多江湖賣技者」「到處布圈」。回想看看現在的信義、西門、華山、勤美,或是國內外各個街頭藝人興盛的所在。是不是很相像呢?

 

當然,在某些特定時機,可以做為街頭表演者的「旺季」,其時人群畢至戶外,人人欣喜,街上總瀰漫著一股歡樂的氣氛——那就是特定的年節時分。我們先從宋代的文獻開始看起。《東京夢華錄‧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趙野人,倒吃冷淘。張九哥,吞鐵劍。李外寧,藥發傀儡。小健兒,吐五色水、旋燒泥丸子。大特落,灰藥。榾柮兒,雜劇。溫大頭、小曹,嵇琴。黨千,簫管。孫四,燒煉藥方。王十二,作劇術。鄒遇、田地廣,雜扮。蘇十、孟宣,築球。尹常賣,《五代史》。劉百禽,蟻。楊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其餘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大約冬至後到元宵這段時間,整座京城皆遊人如織,奇術藝能之士畢集於此,帶來各式各樣的表演,其「樂聲嘈雜十餘里」頗為壯觀。這樣的現象,在《武林舊事‧西湖遊幸都人遊賞》中,也有相關紀錄:

 

淳熙間,壽皇以天下養,每奉德壽三殿,遊幸湖山,御大龍舟……至于吹彈、舞拍……風箏,不可指數,總謂之「趕趁人」,蓋耳目不暇給焉。

 

文中將這些趁佳節來到西湖演出的各式藝人稱為「趕趁人」。其意便如字面上一般,這些表演者們,趕趁於各佳節時分四處作場。那這些街頭藝人們實際演起來是長什麼樣子呢?我們來看看清朝的畫報,給你高畫質的享受。

《點石齋畫報‧走索翻身》

圖中文字資料云:

 

晴日麗空,芳草碧色,人競為嬉春之遊。而江湖賣拳把戲者流,亦到處布圈,以博蠅頭微利。元宵後,揚城校場北首,有山西男婦五六人頑耍雜技。遂於場地支木為架,貫以巨索。一女郎頗娟好,短衣窄袖,玉立亭亭,兩手握竹竿,竿之兩端繫布囊,寔以砂。俄而舞動蓮鉤,急促而登,翩若驚鴻,矯若遊龍,觀者齊聲喝采。不防擾之際,一小孩將繫鎖樁頭搖活,索遽弛而人亦墜地,眾人皆失色,而女郎已如蜻蜓點水,一躍而興,觀者又齊升喝采,曰:「美哉!跌乎!」

 

簡單說,這則文獻就是在敘述一個大好晴天,適合大家出來玩耍的好日子,同時也有許多街頭藝人看準時機與人潮出來表演。而圖中描繪的正是元宵時節,一組來自山西的街頭藝人演出走索的畫面。只能說這畫面,整個是炸場啊!

 

另外再來私心放一則扯鈴街頭藝人的文獻,《清稗類鈔・物品類・空鐘》:

 

空鐘,一曰空中,小兒之玩具也……京師旗人類能之。有快手羅者,即售此技於金陵,致小康。而麻瑞子較羅為尤精,則售技於京師。東西兩廟之集期,新年之廠甸,麻必在焉。有時以半段空鐘用繩扯之,飛至極高,躍至極低,盤旋如意,雖兩輪去一,失重心力而不墜。觀者輒拍掌稱善,爭擲錢與之。

 

空鐘,即是扯鈴。那半段空鐘呢?就是俗稱的單頭鈴。是的,這是來自我在清朝的兩位大前輩,快手羅和麻瑞子先生。從「東西兩廟之集期,新年之廠甸,麻必在焉。」可見無論是什麼時代,凡是節慶時期的鬧區,都可以看見街頭藝人的身影。而收入方面,除了「致小康」的快手羅先生之外,技高一籌的麻衣子先生在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鼓掌叫好,爭相打賞。這畫面讓我想到了先前去日本靜岡觀賞街頭藝術節時,光是為了要打賞給桔梗兄弟就排隊排了三分鐘的奇妙畫面。我要跟兩位前輩看齊。

 

從這兩則文獻可以了解,在人潮、氣氛俱佳的情況下,隨之而來的收入皆會相當不錯。不要看上一篇講「蠅頭微利」,其實厲害的街頭藝人卯起來賺,收入是不容小覷的啊!那收入到底如何呢?來看看清朝時期紀錄的資料。《清稗類鈔‧技勇類‧賣拳女擊少年肩》:

 

無錫之有崇安寺,猶蘇州之有玄妙觀。寺前有廣場,每屆新年,男女紛沓,江湖賣技者莫不利市三倍。嘗有賣拳者,挈家人婦子,擇隙地,圍布幔,中豎刀槍劍戟之屬,金革雜作,鏜然闐然,游人如蟻聚,如蜂屯,循幔一周幾無容足地。及演技,技果精,半日獲錢無算。

 

這裡也提到了,每每新年時分,人潮湧出,是以街頭藝人們收入也隨之翻倍。而這則文獻對於街頭表演的描述也是難能可貴的生動。從「擇隙地,圍布幔」開始,選好場地、備妥一切後,開始聚眾。乃至「游人如蟻聚、如蜂屯」,最終「循幔一周幾無容足地」。演出結束後,半日累積下來的收入竟一時無法計算。

 

半日獲錢無算啊!數錢數到手抽筋就是這個概念啊!新年新希望,街頭發大財。人民過節,藝人有錢!我都替他們開心了!

好啦,總結一下。

在過年、元宵時,由於連假時分,人潮畢出。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枕下有紅包。正是個消費慾望旺盛的好時節。自然地,平時鎖定人潮的街頭藝人們便會出沒。這時,各大鬧區也就成為了街頭藝人們的兵家畢集之地,所有人都趕在這個時候想要大撈一筆,替自己賺上年終獎金。所以,對於街頭藝人來說,這可是年度盛典。經驗值和獎金都加倍,拿來放假就太可惜了對吧?

 

還記得前年春節時,碩士論文的寫作剛好進展到這個部分。其實真的滿有感觸的。很幸運兩年後的現在,自己能夠用另一種方式,把這個感受分享給更多的人。學習歷史的過程,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和過去對照。然後從前人的足跡裡,找到一些足以鼓舞自己的事情,並藉著這個力量創造未來。

 

我想,有些事情過了千年依舊不會改變。而我們都是在歷史的長河裡,把自己奮力推向未來,並試圖留下一點什麼的人。

 

這是今年第一回的街藝大歷史。感謝各位讀者去年的照顧,新的一年請多多指教。也祝福各位一起努力,創造愉快的每一天!

撰文者 吳顥中

扯鈴街頭藝人/不務正業的中文所畢業生。 就讀大學中文系時都在扯鈴,報應是研究所時都在表演空檔寫論文。 因為熱愛在街頭打滾,於是畢業論文任性地寫了街頭藝人的歷史。 生平無大志,只求自己始終快樂。 自認是個幸運的人,曾喜獲東京國際扯鈴賽直立鈴冠軍、亞洲盃扯鈴賽亞軍等獎項。而論文雖常常難產,卻也如期畢業。 現在是個快樂的胖子,但始終不放棄那個能瘦回來的夢。可惜興趣仍是吹冷氣、吃東西,還有睡到自然醒。

訂閱我們
您將能在第一時間收到協會的新消息

您的資訊將會安全的被保存,並不會未經您的同意分享您的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