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racd.org
https://stracd.org/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最好的街頭管理制度是什麼?」

2021 年臺灣各縣市街頭藝人制度陸續改為登記制,廢止考試與審議流程,進入全民街頭藝人時代。

 

其美意係讓公民皆有機會在公共空間展現才藝、獲得掌聲與打賞,但部分人士從制度的灰色地帶找尋漏洞,衍伸出家人代抽場地、粉絲佔場、惡意檢舉等破壞公平的行為。

 

最好的管理制度是什麼?是街頭藝人共同的疑問。

 

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邀請香港、新加坡的街頭表演者與街頭協會理事長,前往台北華山現身說法,分享各自城市街頭制度與表演文化,並與台北市文化局、華山街頭管理人當面討論,共同研究最適宜華人的街頭管理制度。

香港與談人 – 施寶盛

香港職業花式足球運動員,早年於旺角花式足球街頭表演,有「旺角美斯」之稱。

曾獲香港花式足球冠軍,及後於中國紅牛花式足球世界盃  (上海分站) 勇奪冠軍,是首位香港代表獲得國際獎項,也是首位香港人晉身花式足球世界盃總決賽。

 

 

逐字稿

Part1. 自我介紹、旺角街頭發展與殺街事件

 

我在香港是一名花式足球的運動員,就是代表香港去參加比賽,但同時也會做一些街頭表演。

 

我想介紹一下香港街頭文化在這十年來的改變,我在香港的旺角待很久,觀眾給我取的綽號是「旺角美斯」(台灣:旺角梅西),所以我用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地方的變化。

 

旺角是類似台北信義區的地方,有很長的一條街,可以做街頭表演,這裡從來沒有什麼制度,給大家看一下照片。

 

我在那裡十年了,剛開始的時候,那邊沒有什麼街頭表演,早期我想去上廁所的時候,沒有街頭藝人朋友幫我看著東西。而之後呢,讓大家看一下(殺街前)的情況(下方影片),你會發現每五步就有一個唱歌的。香港的街頭表演元素沒有那麼多,不像台灣有那麼多的類型。在香港旺角有很多唱歌、跳舞的街頭藝人,這裡遊客很多。 

旺角的街頭藝人霸位子的方式是在地上放毯子,而這個地方平常會有車走過,但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就變成行人專用區,然後街頭藝人就在這個時間把毯子放上去,他們兩點就放了,但晚上七點才來表演,中間空著的時間也不會給你用,他們覺得霸了就是自己的位子,但你也拿他們沒辦法,因為這裡沒有發牌(證照)的制度

 

開一點影片聲音,你會看到有人在那裡跳舞,還有一些藝術性比較低的,有民眾圍觀,但他們不是說「哇!你表演得好棒啊!」而是說「什麼,他們在幹嘛?是從哪裡跑出來的?」

 

旺角還有一個別名,我們叫做「旺角夜總會」。你會看到有一些穿的很辣的在跳舞,剛開始的時候,也真的是唱唱歌,唱到後面說我不唱了,拿麥克風給觀眾唱,觀眾唱得很開心,然後就給打賞。你可以說開心也是藝術啊,我無法反駁,但是慢慢地變成什麼呢,在打賞的時候會摸摸你的小手,邊摸邊說謝謝,到最後變成什麼呢,女生表演者唱歌,阿伯觀眾出來跳舞,開開心心,然後過幾分鐘,你就發現他們兩個不見了!去哪了人?肯定去了那個跳舞的人身上,就變成另外一個表演了。

 

你們可能現在笑得很開心,但是你要想一下,會不會有一天台北也變成這樣。香港變得很快,因為從內地到香港很快,如果沒有發牌制度,十年就變成這樣。我們來看第二個影片。

 

 

有一團大媽過來唱歌跳舞,她賺到錢了,然後其它大媽看到,就有越來越多大媽過來。他們用的擴音器就是比大聲,你大聲我更大聲,影響到居民,然後居民開始投訴,每天超過十幾個投訴。為什麼旺角從沒有人演出,到現在變成這樣呢(大媽佔領)?沒有發牌就是一個原因。

 

還有就是早期旺角禮拜一到禮拜天都有開設行人專用區(徒步區),你演一三五,我演二四六,可以分散表演人數,但是後來噪音太吵了,所以政府做了什麼事情呢?第一,政府關掉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行人專用區,讓市民好好上班,但只有週六週日可以演的情況下,所有街頭藝人就不分一三五、二四六,大家都擠在一起表演,然後就變成每五步就有一組表演者,最高峰的時候,一條街有五十組音樂同時播,但是表演者 They don’t care,這樣的環境能做表演啊,他們不在乎,他們只是自娛,沒有人看沒關係,星期六日是上班上了五天後的放鬆。但是一些比較好、技術比較高的表演者,他們不接受這樣的演出環境,於是就跑到香港的其他地方 。

 

而旺角這個地方,因為週六日密集的街頭表演,居民受不了,地方議會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旺角就完全不給表演了。但是大家是否想過,六日的旺角沒辦法表演,會發生什麼事?這些原本在旺角的表演者,就跑去其他地方演了,像是銅鑼灣、尖沙嘴。

 

這就是香港的「殺街」事件。

 

對於表演者來說,你可能會覺得表演者不支持殺街這項政策,其實不是的。

 

Part2. 無證照制度的影響

 

我無法說什麼是好的、不好的,但確實有分成正經的、不正經的,但因為沒有發牌制度,所以無法舉報。你在我很近的地方放很大聲的音樂,我只能溝通,但如果對方執意要大聲,我也拿他沒辦法。我們很無奈。

 

再打個比方,好比在尖沙嘴有三組表演團體輪,在旺角殺街之後,有一群大媽走過來,我就跟他們說:「不如我們來排隊吧,每組 20-30 分鐘輪演。」大媽回答:「啊不用不用!你們自己輪演,我在旁邊演就好了。」直接在隔壁開音響,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當天就直接轟炸了這個地區。沒有發牌制度就會有這樣的情況。

 

台灣在這點比較好,至少多數表演者有排隊輪演的觀念。關於這一點,香港政府為什麼不能有一些法律來管理,因為政府覺得是燙手山芋,如果政府允許街頭藝人在這裡演出,未來發生事情的時候,他們會來找政府,所以他們不想碰。

 

在香港,如果別人問我們是什麼職業,我們不會說自己是街頭藝人。一旦說自己是街頭藝人,對方就會說:「啊你就是那些(在旺角)唱歌跳舞的!」

 

香港從來沒有街頭表演這個職業,所以警察過來,他會跟你說 “你的音樂影響到人” ,如果不開音樂,警察會說 “聚集民眾會影響通道”,如果收打賞,他們會說你是乞丐,總之就是要想辦法趕你走,感覺不被喜歡,但表演者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此外,每次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看有沒有警察過來。一般街頭表演者害怕的是沒有觀眾、下大雨,但如果你在香港,還得要害怕警察,因為他們如果在你演出的最後一分鐘出現,你就沒辦法收打賞了,白做了。這也是香港表演者的演出都很短,就是要快快快。

 

香港警察對於外國表演者,不會真的抓,因為抓了要申請很多東西。警察本身就是香港人,他也知道街頭表演,只是你在他的轄區表演,他就得處理。但外國人只是在香港待短時間,被趕了以後可以去其他地方,而香港表演者是本地人,沒有地方可以去,也很影響生活。

 

香港表演者只能往外跑,愛丁堡、其他國家的街頭,看起來很帥,但這是我們的無奈,我們只能這麼做。在香港演出,警察來我就只能走,有一次我去丹麥,演出後有警察來,我想說 “出大事了,我是不是又被投訴了?” 但是丹麥警察竟然說 :「嘿!你表演得很好,但這裡的屁孩很多,他如果過來搗亂,請來跟我說,我幫你把他趕走!」 當下我嚇到了,原來可以被支持!

Part 3. 推行證照制度的難處

 

有很多表演者在的地方,肯定會收到惡意的檢舉 ,好比說我想要在你的位置演出,我就可以向警察檢舉,把你趕走,然後我取代你的位置。

 

香港地小人稠,連練習的地方都很少。但其實香港討論發牌制度的時間比台灣早,只是沒有人繼續談下去,因為香港大部分就是金融和房地產,覺得街頭沒什麼功用。但是澳洲、其他地方會對街頭表演者收 10 到 20 % 作為管理費,香港人不是沒有眼界,只是看不起,認為那個幾百一千元沒有用,所以就這樣拖到中國大媽過來了。

 

大媽過來的數量很大,類型也很多,正經、不正經的。如果像新加坡有發牌的話,就比較容易管理,警察來找你可以依照規則。如果不守規則的人比守規則的人還要多,警察根本管不來,你趕走 A 卻不管 B,這樣怎麼公平,又不能全部帶到警察局。

 

當然我們自己也有關係,其實大家沒有很想要它變好,也沒有這個文化:排隊、輪演,到最後政府祭出殺街,他們(中國大媽)才說 “ 我們只要小聲一點就好了,聲音調小一點,不要這樣啦,一起玩啊。」就是死到臨頭才這樣。

 

有一個經典的對話是這樣的,有一些人是反對殺街的,他們覺得這裡真的有很多有才華的人,沒有這條街,未來有才華的人就沒有空間發表。他們對於政府採取的殺街,是很失望的。但是,如果要讓有才華的人上街表演,但必須要接受大媽一起演出,那我寧可殺街,兩個都不要。 

 

 

Part 4. 新開放的展演點

 

西九文化區是 2023 年剛開放給街頭藝人表演的地方,是個很大的公園,政府有規劃幾個點,但這些點都沒有經過評估,就是給你三個點,你要就去做,吸引不到人是你實力不夠。這個制度文化是個大問題,不只是表演者、也有管理者的問題,所以看到這個論壇,我就在想 “哇!原來這麼近的地方,就有人這麼用心在做這件事情了。 ”

 

我很難去代表所有香港表演者,剛剛影片裡面有些特別的表演者覺得自己表演得很好。我沒有辦法評斷什麼叫做好的表演,有人說你憑什麼說別人的表演不是藝術,你是誰,他們打著藝術自由的免死金牌的旗號。但是你想想,剛剛那些(影片裡的大媽)拿著藝術自由名號的表演者,是在幫助這個表演藝術,還是殺掉表演藝術。 因為每個人都有話語權,你如果都不管,這個環境會更差。

 

去國外我很羨慕國外,有更好的待遇、這麼好的作品可以慢慢做、成立團隊,但香港的情況越來越差,希望香港有地方像華山一樣,可以發展作品。很多表演者都希望推廣就好,但要不要從法律面著手去規範,去限制自由,這樣做好不好我不敢說,這就交由你們(台下觀眾)去看。

 

 

主辦單位|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業產業園區

主持人|吳顥中
與談人|香港代表-施寶盛、新加坡代表-楊應豪、台北市文化局 – 簡孜宸、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陳姿君

總策劃人|徐開炫
視覺設計|王璽媛

逐字稿|徐開炫、陳志政、呂佳玲、陳亭云

 

訂閱我們
您將能在第一時間收到協會的新消息

您的資訊將會安全的被保存,並不會未經您的同意分享您的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