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racd.org/en
https://stracd.org/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大家好,我是吳顥中a.k.a街頭菸酒森,每月固定貼文,耽誤你的人生。

 

上次跟各位介紹了一些文獻,談論了古代街頭特技與幻術的盛行及其原因。但盛行歸盛行,其實並不代表其他表演項目不存在,他們只是轉往其他環境發展而已。而接下來,我們共有六類的街頭表演類型要慢慢介紹,但特技幻術這種東西前面講過太多了,這次來講點不一定樣的,我們先從操縱動物類型的表演開始吧!

例如先前介紹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就有猴戲的呈現。

從春秋戰國時期,民間遊藝如鬥雞者,即是這類表演的發展雛型。而最先見其成為一門表演的文獻約出現於宋代,《夢粱錄・百戲伎藝》云:「教蟲蟻」、《武林舊事・西湖遊幸都人遊賞》:「教水族飛禽」、《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也紀錄道:「教走獸、教飛禽蟲蟻」。而到了明清時期,江湖賣技者日漸增多,各類街頭表演也隨之逐漸豐富。操控動物之藝人漸多,展演之動物種類也逐漸多元。我們來看看(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

 

長安丐者,有犬戲猴戲,近有鼠戲。鼠至頑,非可教者,不知何以習之至是?

余庚戌在京師,見戲者籠一小雀,中置小骨牌,僅寸許,擊小鑼一聲,雀以口啄其機門,便自開,令取天牌,則銜六六出,取地牌,則銜麼麼出,其應如響。觀畢,復擊鑼一聲,雀入而門自閉。《輟耕錄》載弄蝦蟆者亦然。噫!亦異矣。

 

整體看下來,這類操控動物的街頭表演,都是以操作小型動物、昆蟲為主。而表演類型方面,我將它分為兩大類。第一,「操控動物達到指令動作者」。第二,則是「操控動物使之搬演戲劇者」。當然這些東西的真實性已經不可考,有些文獻更是扯到完全無法用常理來相信。但,我還是覺得可以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他們。畢竟我們表演者,不都是在努力把超乎常人想像的事物呈現給大家看呢?

文獻有點多,我這次就分上下兩集來講吧!

 

今天從第一類「操控動物達到指令動作者」來介紹起!

 

而今天出場的夥伴們,分別有狗狗、青蛙、螞蟻,還有金魚。讓我們分別為各位列出文獻給各位過目。(那個動物戲的部分目前只有找到猴戲而已,這回的動物們真的查不到圖像資料,只能以示意圖來表示,非常不好意思!)

在現代,我認知狗狗可以做到的事情多半是握手、坐下、接球。誇張一點的,大概是鼻子頂著飼料然後吃下去、溜滑板,或是後空翻(對,影片裡還跟著主人一起跑酷。延伸閱讀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oGCTAJ9Vw)。

 

但今天要帶來的文獻比這些都還要扯,請看《清稗類鈔・戲劇類・犬能讀書》:

 

光緒時,台州人某蓄一犬,能讀書。初教以人語,漸能了解,乃授以書。始亦甚艱苦,閱十餘年,誨之弗倦,自琅琅上口矣。於是攜之四方,令獻技為活。犬居於籠,至演技時則出,犬乃拜手者再,如拱鼠然。已而啟篋,取《禮記》一冊,讀《檀弓》篇,能不爽一字。既又取《周易》出,讀《繫辭傳》,亦甚熟。讀畢,仍入籠,某乃飼以麵包,食已即睡。有人嘗親見之,謂此犬為黑色,為狀殊不異常犬,其讀書聲極嘹亮,惟發音時稍強硬,不能如人語之便捷。然《檀弓》與《繫辭傳》皆贅牙佶屈,不易上口,而此犬竟能成誦也。

 

這是一個光緒年間的鄉民,花了十餘年的時間,努力訓練狗狗讀書朗誦,最後帶著牠勇闖世界,四處表演的奇幻故事。這隻神奇狗狗在經十餘年的訓練後(真的是一生懸命),可讀《禮記》、《周易》等文字生難之經典,且琅琅上口(那些字多難唸你們知道嗎?)。學成後主人變帶他以此「獻技為活」(這狗到底是多硬朗10幾歲還能巡演?)。

 

題外話,謝謝各位,我在碩士論文裡面就很想吐槽這件事情,今天終於可以講給你們聽了。

《清稗類鈔・戲劇類・蛙戲》:

 

王子巽在都,曾見一人作劇於市,攜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細杖敲其首,輒哇然而鳴。或與以金錢,則其人亂擊蛙頂,如拊雲鑼,宮商詞曲,悉了了可辨。

 

又有畜蛙為戲者,攜一木匣,中有一大蛙,及數小蛙。開匣,則大者先出,小者隨之,大者居中外向,小者旁列。大者鳴一聲,小者亦鳴一聲,大者鳴兩三聲,小者亦鳴兩三聲。其後,大者迭鳴不已,小者亦然。及畢,則仍如出時次序,自入匣中,謂之蛙教書。

 

袁子才幼時居杭州之葵巷,嘗見有售技者,身佩一布袋、兩竹筒,袋貯蝦蟆九,至市肆櫃上,演其法畢,索錢三文,即去,一名蝦蟆教書。其法,設一小木椅,大者自袋躍出,坐其上,八小者亦躍出,環伺之,寂無聲。其人喝曰:「教書。」大者應聲曰:「閣閣。」群皆應曰:「閣閣。」自此連曰「閣閣」,幾聒人耳。其人曰:「止。」即絕聲。

 

文獻中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則,根據清朝秀才王先生的說法,他曾經在街頭看過有人用青蛙在街頭做表演。使青蛙分別置於十二木孔內,或許木孔的安排是為了辨別每隻蛙鳴的「音階」,是以表演方式便是以敲擊的方式輕敲蛙首,使其鳴叫,從而譜出旋律,進行演奏。

 

另外一種表演,叫做「蛙教書」又叫「蝦蟆教書」,演完還會收公道價三文錢。根據清代知名文學家袁枚袁先生的說法(可以去查查他是誰,這人超Chill)。表演者主要號令大青蛙跑到於平台中央,而小青蛙環伺左右。由主人喝令大青蛙進行類似「教書」的動作。大青蛙便會率先:「呱呱!」,而小青蛙們便會隨聲附和。大概就像是小時候上英文課,老師說:「Repeat after me, apple!」大家就跟著唸:「Apple!」一樣。

《清稗類鈔・戲劇類・蟻陣》:

 

袁子才嘗於少時在杭見蟻陣之戲,其法,張紅白二旗,各長尺許,乞人傾其筒,則有紅白蟻千許亂走櫃上。乞人扇以紅旗,曰:「歸隊。」紅蟻排作一行。扇以白旗,曰:「歸隊。」白蟻排作一行。又以兩旗互扇,喝曰:「穿陣走。」紅白蟻遂穿雜而行,左旋右轉,行不亂步。行數匝,以筒接之,仍蠕蠕然入筒矣。

 

有售技於吳市者,曰蟻戰,截竹為二管,畜蟻二種,一紅一白。將戲,則取紅白小紙旗二面,東西插於几,取管,去其塞,分置兩旁,各向管口彈指數下,蟻隨出,其行自成行列,分趨,止於旗下,排列如陣。其人復出一小黃旗,作指揮狀,群蟻即紛紛齊進。兩陣既接,舉足相撲,兩兩互角,盤旋進退,悉中節度。久之,即有一群返走擾亂,若奔潰者,其一群爭進,行如飛,居然戰勝追奔也。其人復舉黃旗麾之,勝者即返,以次入管,其一群亦絡繹奔至,爭相入,不成列矣。

 

看來袁枚真的很喜歡到處玩耍,看了不少表演。文中記載他年輕時曾看過一種蟻陣表演。乃是讓混雜而胡亂行走的上千隻螞蟻(分為紅白兩色),藉由人工舉旗、號令的力量,使不同顏色的螞蟻能夠如軍隊一般聽從號令,並如實執行指令。

 

另外一種曾出現在「吳市」的演出。(很像一兩百年後有人說在信義或華山看到表演差不多的概念)則是「蟻戰」表演,則是在相同概念下,以黃旗為施令的媒介,使紅白兩種蟻群進行對戰。而這類給予指令並使動物依顏色分類者,另也有以金魚來演出之例子。

清稗類鈔・戲劇類・金魚排隊》:

 

有畜金魚者,分紅白二種,貯於一缸,以紅白二旗引之。先搖紅旗,則紅者隨旗往來游溯,疾轉疾隨,緩轉緩隨。旗收,則魚皆潛伏。白亦如之。再以二旗並豎,則紅白錯綜旋轉,前後間雜,有如走陣者然。久之,以二旗分為二處,則紅者隨紅旗而仍為紅隊,白者隨白旗而仍歸白隊,是曰金魚排隊。

 

這個表演可以理解為上面「蟻陣」的變形,叫做「金魚排隊」。不多說了,這概念一模一樣,只是用金魚來演出而已。

以上介紹的狗狗、青蛙、螞蟻、金魚四種小夥伴,都是根據表演者的指令進行動作,以達到特定目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做到,也無法證明這是魔術還是真功夫。但再怎麼扯,我們至少還能相信,這都是用動物作為媒材來進行演出的實例。

 

下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些更扯的。古代的街頭藝人們讓動物演戲,你敢信?

預知後續如何,且待下回分解。我們下集見!

扯鈴街頭藝人/不務正業的中文所畢業生。 就讀大學中文系時都在扯鈴,報應是研究所時都在表演空檔寫論文。 因為熱愛在街頭打滾,於是畢業論文任性地寫了街頭藝人的歷史。 生平無大志,只求自己始終快樂。 自認是個幸運的人,曾喜獲東京國際扯鈴賽直立鈴冠軍、亞洲盃扯鈴賽亞軍等獎項。而論文雖常常難產,卻也如期畢業。 現在是個快樂的胖子,但始終不放棄那個能瘦回來的夢。可惜興趣仍是吹冷氣、吃東西,還有睡到自然醒。

Subscribe us

Get the latest news from Str.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