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racd.org
https://stracd.org/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大家好,我是吳顥中a.k.a街頭菸酒森

記得勤洗手,戴口罩,守護你我健康人生。這是一段艱困的時光,表演六年以來,第一次見到所有的觀眾們都戴著口罩。從表演者的視角看向你們,這實在是個衝擊且令人心疼的畫面,但願我們能夠透過街頭表演帶來一些快樂。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今天要回頭介紹古代街頭表演的類別。我們從魔術講起,武漢肺炎把大家的笑容變不見,把口罩變不見,把好多表演者的工作也變不見。但我比較希望來的大魔術師把病毒變不見。小小病毒,可惡可惡。

讓我們回到古代。

其實目前我找到中國最古老的街頭表演文獻就是魔術喔!還是個印度人演的!(東晉)干寶《搜神記・天竺胡人來渡江南》便記載了一位來自天竺的幻術師在流浪過程中賣藝的過程:

 

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其人有數術:能斷舌復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時,先以舌吐示賓客,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既而還取含續之。坐有頃,坐人見舌則如故,不知其實斷否。其續斷,取絹布,與人合執一頭,對翦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時人多疑以為幻,陰乃試之,真斷絹也。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餹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則火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爇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向物也。

 

這是目前我所看到最早,也是內容最完整的「街頭表演」流程紀錄,作者雖未交代演出地點,但從「所在人士聚觀」一句,可判斷這不是在舞臺演出或富貴人家的廣場百戲,而是一場在戶外的街頭表演。這個表演約進行於西晉永嘉年間(307-313年)。文中雖未說明確切年份,然而根據這個時代所發生事件來推測,這位來自天竺的幻術師可能是因永嘉五年(311年)所發生的永嘉之亂而避走至江南一帶。

 

整套表演共有四個節目,依序為「斷舌」、「續絹」、「吐火」、「取物」四樣。就編排來看(全部都是我的觀察啦),由斷舌始吸引群眾的好奇心,使各方觀眾們聚集。並在斷舌、續絹的表演過程中加入與群眾互動的橋段來吸引更多人的駐足。最後一段表演,則是在吐火之後,取出口中之火將物件燒為灰燼,而後將其於灰燼中取出,以驚奇的效果作為收尾——就我的經驗來看,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表演者經過縝密的計算與安排之後編排出的一套街頭表演。我們印度高僧,真的懂演!

 

接下來,到了唐代咸通年間也有魔術的街頭表演。(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中:

 

咸通中有幻術者,不知其姓名。於坊曲為戲,挈一小兒年十歲已來,有刀截下頭,臥於地上,以頭安置之,遂乞錢。云「活此兒子」,眾競與之,乃叱一聲,其兒便走起。明日又如此,聚人千萬……。

 

前一則印度人的表演其實只能算是在戶外進行表演而已,但要說到演完還有跟觀眾收取金錢的話,這倒是(我看到的)中國歷史上最早開始收打賞的街頭表演。

 

這位唐懿宗時期的魔術先生「於坊曲為戲」。將共演孩童之頭顱割下後置於地面,吸引眾人目光,並以之「乞錢」(對,以前的街頭藝人就是被這樣瞧不起,嗚嗚嗚)。此舉成功地利用大眾心理,引起了大量民眾的注意,且爭相與錢。待賞金足夠後,藝人才將此術收尾,讓孩童「斷頭復續」。(很聰明齁,超像花市裡面那種五鬼搬運賣藥的那種)而在文末一句「明日又如此,聚人千萬」可知,這位藝人應當便是憑藉此術行走江湖,並賴以維生。

另外呢!不管在哪個時代,綜觀我所看過的所有民間表演資料,幻術出現的比例都相當地高。

像是剛剛提到的《搜神記・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和《中朝故事》中演出斷頭復續的表演者,都是以幻術進行演出。

 

到了宋代,《武林舊事・西湖遊幸都人遊賞》所提到的的撮弄、分茶、弄水,或是《夢粱錄・百戲伎藝》中記載的壁上睡、虛空掛香爐、藏人、燒火、藏劍、吃鍼、綿包兒、撮米酒,撮放生等等,也是幻術的範疇。不過我都目前沒有看到詳述表演內容的文獻,只有表演項目和圖像的紀錄而已。所以,我也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在變什麼。但不要絕望!紀錄這種東西,到了明清時代就又出現了!Magic!在當時,幻術亦是相當熱門的表演項目。來看看(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

 

幻戲雖小術,亦自可喜。

余所見,有開頃刻花者。以蓮子投溫湯中,食頃,即生芽舒葉;又食頃,生蓮花如酒盞大。

又有燃釜沸油,投生魚其中,撥刺遊泳,良久如故。

又有剖小兒腹種瓜,頃刻結小瓜,剖之皆可食。

又有以利刃二尺許,插入口,復抽出。

又有仰臥,以足承梯,倚空而不仆,一小兒穿梯以升,直至其巔。觀者毛發灑瀝。

 

又(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虹橋》:

 

以巾覆地上,變化什物,謂之「撮戲法」。

以大碗水覆巾下,令隱去,謂之「飛水」。

置五紅豆於掌上,令其自去,謂之「摘豆」。

以錢十枚,呼之成五色,謂之「大變金錢」。

取斷臂小兒,令吹笙,工尺俱合,謂之「仙人吹笙」。

 

關於「撮戲法」這部分,我們可以請出(清)羅福旼《清明上河圖卷》。

畫面中可見一藝人在場中央鋪下一塊紅巾,似乎正在以話術營造表演氣氛,並吸引周遭群眾圍觀。而根據上文所介紹的表演項目,其「以巾覆地上,變化什物」,在當時應是所謂「撮戲法」的表演。這類便屬於可以有辦法在小範圍內展演之幻術。然若演者本身能力足夠,事實上這些演出也是能撂出相當廣大的人潮的。

 

至於為什麼幻術在古代這麼夯呢?我的觀察啦。

 

其原因除了宗教的傳播、(有時候有)江湖術士以之「行騙」之外,更有可能的是這類仰賴手法的演出相較特技表演來說較不易受傷,且對身體負擔較小,同時也能引起驚人的表演效果。(但我覺得這需要求證一下,不知道有沒有魔術師朋友可以跟我們分享這方面的知識?)

是以當時在民間做藝求生時,幻術或許是相當優良的選擇。另外,不若某些雜技一定需要足夠空曠的場地才能演出,許多幻術更傾向近距離的展演。所以幻術在某些層面上,其對於場地的適應性恐怕要比雜技來得高。而表現方式來看,幻術不但可以和雜技一樣以非常規的方式來震撼觀眾感官。另外,在操控、轉移觀眾注意力方面,幻術還有更為豐富的表演手法。是以幻術表演可大可小、可近可遠。種種的優點,使得文獻中關於幻術的記載一直都不少。

 

就是到了現代,魔術的街頭表演也比比皆是。甚至各種街頭魔術也出現在世界上各個角落。例如,英國柯芬園有一個場域是專門給魔術師演出的,叫做Magic Corner,很酷吧!(然後我的知識淺薄,如果哪裡還有什麼神奇魔術特區,請務必提供給我們!)

 

好,這次的介紹就先到這裡啦!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回家記得洗手!我會繼續連載,你們要繼續看,我們都要好好的!祝大家身體健康,永保安康!我們下回見。

撰文者 吳顥中

扯鈴街頭藝人/不務正業的中文所畢業生。 就讀大學中文系時都在扯鈴,報應是研究所時都在表演空檔寫論文。 因為熱愛在街頭打滾,於是畢業論文任性地寫了街頭藝人的歷史。 生平無大志,只求自己始終快樂。 自認是個幸運的人,曾喜獲東京國際扯鈴賽直立鈴冠軍、亞洲盃扯鈴賽亞軍等獎項。而論文雖常常難產,卻也如期畢業。 現在是個快樂的胖子,但始終不放棄那個能瘦回來的夢。可惜興趣仍是吹冷氣、吃東西,還有睡到自然醒。

訂閱我們
您將能在第一時間收到協會的新消息

您的資訊將會安全的被保存,並不會未經您的同意分享您的個人資料